close
【聯合報/記者詹建富/台北報導】

常有病人抱怨,到醫院看病總是等等等,但一進診間,病情還沒有說完,醫師已開完處方。專家建議,看病前要先做功課、就診中則掌握訣竅,才能讓就醫過程更合理、有效率,也不致任憑醫師處置。

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姚建安指出,「如何正確求醫其實是一門學問」,以台灣的醫療生態,平均每位醫師診療一名病患的時間可能不會超

 

 

 

 

過五分鐘,所以病患在進入診間的前卅秒到一分鐘內,要先把自己認為最重要、最感困擾的症狀說清楚。

姚建安建議,不妨把想要問醫師的重點先條列出來,以免臨時忘了問。另外,也可先依醫師問診常問的「哪裏不舒服?」「怎樣不舒服?」「不舒服多久了?」依序想好答案,就可清楚描述自己的主訴。

 

 

 

以腹痛為例,要說到底是何部位出現疼痛,如上腹或下腹。至於疼痛的性質,最好說清楚是悶痛、絞痛或像刀割的痛,疼痛是持續還是間歇,有無特定發生的時間,或姿勢變化時有無改善,這些對醫師診斷都是很重要的線索。

醫師也提醒,若有持續在服用的藥,就診時應該把藥名、劑量或包裝盒拿給醫師看,可避免重複用藥或發生藥物交互作用。

另外,若醫師診斷為重症或需動大手術,姚建安建議不妨徵詢其他醫師,尋求「第二意見」,但要記得先取得原醫療診斷或病歷摘要(包括X光片或電腦斷層掃描片),並在事前稍做註記,好讓醫師迅速閱覽。

但他強調,徵詢第二意見的醫師最好為該科的權威,否則診斷結果若模稜兩可,反而增加困擾。

【2007/01/28 聯合報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vialiv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