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【聯合報/記者詹建富/台北報導】

尋找良醫原則

 一、若不清楚該掛哪個醫師的門診,可先上網查詢考慮掛號醫師的學經歷、專長及是否具專科醫師執照?也可在診間外詢問病人、志工或醫院工作人員,打探醫師的口碑。

二、名醫或教授級醫師通常求診人數眾多,精力難免被稀釋,因此除非是固定看此醫師的老病號,新病人不妨鎖定中生代的醫師就診,能解決你的問題,就是好醫師。

三、若有固定的家庭醫師,只要家人一有病痛或不適,即可就近請教,必要時可轉介其他醫院,免除病人獨力找資源的困擾。

數據看不懂 上網查查看

看病時,醫師講的話、拿到的檢驗報告,都聽懂、看懂了嗎,專家建議,平常不妨多交個醫師朋友,如果親友、鄰居有人是醫護人員,也可以多討教,以免成為「醫療白痴」。

台北市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指出,醫學領域用的多是專門術語,而且大多是外文,即使英文能力佳者,也不易聽得懂。不過,只要平時勤做功課,多閱讀醫療相關的書報雜誌,蒐集政府或醫療院所提供的衛教資訊,多上網蒐尋資訊,讓自己成為醫療知識充足的病人,醫師越不敢怠忽責任。

何一成說,平常多與醫師或醫療相關人員為友,或加入健保局推動的家庭醫師群制度,讓家人的健康託負給信任的家庭醫師,也可以幫助自己掌握更多醫療訊息,了解一些基本的醫療術語。

至於要看懂醫學檢驗、檢查的數據,雖然難度較高,但檢驗、檢查攸關病情的診斷,醫師多半會做簡單的解說。若要進一步知道該項檢查數據背後所代表的意義,不妨趁就診時求助診間護士,或是返家後上網找答案,千萬不要置之不理。

【2007/01/28 聯合報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vialiv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