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歲剛成為社會新鮮人的小周,顛覆一般人對七年級生多是月光卡債族的印象,從領到第一份薪水開始,就想好好做理財規劃。薪水只有2萬8000元的他,扣掉一個月至少1萬5000元的基本開銷,再加上月付3,000元的保費支出,他每月勉強可省下1萬元。小周打算好好利用這1萬元做投資理財,幫自己快速累積人生第一桶金。
35歲的陳小姐育有一女,身為職業婦女的她,也肩負家庭理財大計。與先生合計每月有10萬元左右的收入,雖然較單身時的收入高出許多,但扣除掉每月近四萬元的房貸及車貸,以及一家三口的基本開銷、保費等支出,每月能投資的錢大約也只能省下2萬元。陳小姐很心急,深謀遠慮的她,不但想幫小孩存教育基金,對於夫妻兩人退休後的生活,也打算從現在就開始規劃。
45歲的李老闆是一家印刷公司的負責人,雖然公司不算大,但客戶穩定,每月平均也有15~20萬元的收入。不過40歲以前,生意應酬多花費自然也高,因此投資理財並不積極,近五年才開始意識到投資理財的重要性。他打算現在開始,幫自己及老婆各存到1000萬元的退休金。
小周、陳小姐和李老闆,各是不同族群的薪水族,由於年齡的差異,收入水準自然大不相同,當然也有不同的理財目標及投資方式。
摩根富林明投顧協理邱可君表示,以25歲上班族為例,由於收入不高,花費應儘量控制,每月最好可省下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做定期定額投資。若每月可省下1萬元,就可選擇兩到三檔基金做定期定額。而由於單身且年輕,可選擇較積極的投資工具。例如新興市場基金搭配日本、亞洲區域型基金或能源/科技等產業型基金。若擔心波動風險過高或本身投資屬性較穩健,可以新興市場搭配全球型基金。
邱可君指出,對於35歲已婚的雙薪家庭而言,由於家庭支出增加,有時就會排擠到投資理財的需求,但其實這個階段的上班族,不管有沒有孩子,還是該為自己的未來早一步預做準備。建議選擇兩到三檔基金定期定額,並可在有額外獎金時做單筆投資。定期定額可以選擇新興市場基金搭配亞洲/歐洲或全球型基金;另外可單筆投資亞洲/歐洲/平衡型/全球型基金。
45歲左右的中高階主管,甚至中小型企業的負責人,邱可君則建議更要積極理財。若是收入較高、工作又很忙碌,可以請銀行理財專員幫忙,視市場狀況及個人投資能力提供投資理財建議。這個階段的族群,孩子稍大且家庭支出壓力稍微減緩,因此可撥出更多資金做投資理財規劃。
以45歲的李老闆為例,因為收入頗豐,邱可君指出,若每月撥出6萬元定期定額,以平均年報酬率8%計算的話,到了60歲退休,他就可以幫自己及另一半存到2,000萬元的退休金了。
中高階層主管且45歲以上的上班族,邱可君建議至少可以撥出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做投資,每月至少定期定額三檔基金,並適時單筆投資。此一階段的上班族,應該以核心基金為主,波動較大的市場可以單筆進場,但不要超過投資組合的三成。例如定期定額可選擇全球型/平衡型/歐洲或亞洲區域型基金;另外可單筆投資新興市場/亞洲/歐洲/債券型/全球型基金。
邱可君強調,定期定額投資基金適用於各種年齡及族群,但定期定額投資不是放著不管,有適當的獲利即可適時轉換至平衡型或債券型基金以落袋為安,但原有的定期定額仍持續扣款,如此才能持盈保泰,提高獲利機會。
不同年齡上班族的投資教戰手冊
上班族族群 | 收入及可投資金額預估 | 投資屬性及理財目標 | 投資建議 |
25歲單身族 | 收入:25,000~30,000元 每月可投資約10,000元 |
可以做較為積極的投資 理財目標:留學、購屋、結婚 |
方式:定期定額兩檔基金各5000元 基金建議:定期定額新興市場基金搭配亞洲/日本或產業型基金 |
35歲雙薪族 | 收入:80,000~10,000元 每月可投資約20,000元 |
核心投資的穩健型為主,搭配積極型基金為輔 購屋(換屋)、子女教育、退休 |
方式:至少定期定額兩檔基金各6,000元,並適時單筆投資 基金建議:定期定額亞洲/歐洲或全球型基金並搭配新興市場基金;另外可單筆投資亞洲/歐洲/平衡型/全球型基金 |
45歲高階主管 | 收入:100,000~150,000元 每月可投資約50,000~80,000元 |
退休 | 方式:至少定期定額三檔基金各1萬元,並適時單筆投資 基金建議:定期定額全球型/平衡型/歐洲或亞洲區域型基金;另外可單筆投資新興市場/亞洲/歐洲/債券型/全球型基金 |